文/清白相承
每次上无锡灵山,心灵都会得到一次净化。
远看五智门,就像一座宏大的牌楼;而近观五智门,又像一本佛教入门的指南。
佛教中将佛德智慧称为五智,(我查了一下,分别是:法界体性智、大圆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、成就所智)。若是有了这五种智慧,虽食肉、饮酒、行男女事也能达至“菩提”。
五智门南北面刻有佛教“六度”,南面是: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北面是:精进、禅定、般若”六对大字。“六度”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。
【布施】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,多为别人着想,把有价值的东西施舍给别人。国人习惯上都是自我中心,为自己打算。西方也同样如此,(I、Me,分别为主格和宾格)。而学佛则是要“不为自己求安乐、但愿众生得离苦”,多为别人着想, “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”。深一层说,布施不仅仅是将财物给他人,更要将做人的道理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、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有关“生命智慧”的学问告诉别人,让人生更充实、活得更有意义,这叫“法布施”。
【持戒】也不只是通常以为的“宗教的清规戒律”,而是指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。佛教倡导“戒杀生”“戒偷盗”等等,从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导众生遵循自然规律、遵守伦理道德、坚持做人准则、保持社会公德,争作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。释迦牟尼涅槃前,有弟子问以后佛法该如何住世,释迦牟尼说:“以戒为师”,由此可见“持戒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【忍辱】则是指要甘于忍受痛苦和屈辱,所谓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”能忍之人,必定是坚韧之士。
在五智门的另一面居中的是【精进】,在六度里,“精进度懈怠”,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、持之以恒、勇往直前。由此可见通常认为佛教是“消极”、“悲观”、“逃避”、“厌世”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。佛教同样是非常积极、“与时俱进”、努力奋发的。
【禅定】就是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思考问题,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情。
也只有真正把前五个“度”融会贯通,才有可能达到【般若】的境界,也就是获得了佛教的大智慧。也就真正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。
我想,其实佛法与现代文明社会并不矛盾,我们建立和谐社会,也需要规范国人的行为准则。如果每个人都达至“菩提”,和谐社会也就来到了。